做空浮盈的损失厌恶
在一轮下跌行情中,大部分空仓低仓者的心态并不比高仓位者好多少。
由于A股主要还是靠单边做多赚钱,所有的投资者不是现实多头(高仓位者),就是潜在多头(低仓位者)。空仓低仓者赚钱靠多头,却选择了空头的立场,这种矛盾心理在下跌中体现得更为充分。
高仓位者的感觉是“天天亏”,而空仓低仓者虽然并没有做空,但卖出后下跌的空间在心理上相当于一笔“浮盈”,因此他们最关注的心理位置是他卖出的价位或指数的位置,一旦大盘反弹超过这个位置 ,那就是典型的“得而复失”。
心理学上证实,“得而复失”和“失而复得”虽然都没有增加你的拥有量,但在心理感受上,前者比后者更痛苦,这就是亏损厌恶的心理效应。
熊市多暴力反弹,正是源于空仓轻仓者害怕踏空而不断抢反弹的心态。
但空仓轻仓者之所以选择空仓轻仓,正是由于风险偏好比较低,投资方法体系也支持仓位的大幅升降,因此持股心态不如长线资金,持股稳定性不如套牢盘,所以,他们又成为反弹失败后更猛烈的下跌的主导力量。
不过,这种“反弹抄底+割肉出局”的模式持续几次,投资者意识到大盘形成的空头趋势短期无解,就会渐渐放弃抢反弹的想法,心态也就平了,看到反弹不出手,自然后面也没有抛盘。
股谚云:“多头不死,跌势不止”,这里的“多头”实际上有两种:
一种是持股不卖的实际多头,“死”是指“套死”,躺平不卖,因为任何一次反弹都达不到他们卖的标准,这一类多头“死”的作用是锁定筹码。
另一种是空仓轻仓随时打算短线抢反弹的“潜在多头”,“死”实际上是指不做反弹,不做反弹就不需要割肉,他们“死”的作用是断绝空头火力。
很多人可能想问,虽然跌不动了,但持股的、持币的都躺平了,大盘还怎么反转呢?
在大盘下跌中,除了短线博反弹的,还有真正的长线抄底资金,而且数量总是越跌越多——相比之下,短线抄底资金是越跌越少。
所以,大盘的真正探底成功,总是要等到长线配置资金逐渐取代短线博反弹资金,成为抄底的主导力量之后。
此时的持股者结构中,要么是深度套牢,要么是长期看多,筹码结构趋于稳定,这样的反弹才能持续,才能积反弹为反转。
当然,大盘反转的模式有很多,有一些是重大政策造成的信心上的大逆转,有一些是资金硬抄底抄出来的,但只有这种“跌到场外长线资金觉得足够便宜了”,才是最可靠的模式。
关键问题在于,怎样才算“足够便宜了”呢,毕竟场外资金对便宜的判断也是各不相同的。